提到“补水”和“保湿”,许多人都存在不小的误解,片面的认为「补水」=「保湿」,其实不然。首先,我们认识一下皮肤结构:
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,是人体较大的器官。成年人的皮肤表面积达到1.5-2.0m2(平方米),质量大约达到体重的5%。皮肤由表皮、真皮、和皮下组织三部分构成:皮肤的较外层叫表皮,中间一层叫真皮,较里面的一层叫皮下组织。表皮的含水量约为70%,而角质层的含水量约为15%。皮肤的水分是从内部向外散失的,保湿产品的作用在于维持皮肤的含水量。皮肤的含水量取决于水分散失和水分补给的速度,散失快于补给,皮肤的含水量就会减少,反之则增加!
“补水”==“增加输入”
“保湿”==“减少输出”
补水到底补在哪里?皮肤深层水分那么高,一般不需要补水!
一般产品宣称的补水是补给皮肤角质层的。
常见的保湿剂有:甘油、丙二醇、山梨醇、1.3-丁二醇、透明质酸、胶原蛋白、尿囊素、乳酸、乳酸钠、吡咯烷酮羧酸钠、凡士林等等。
保湿评价指标,“经皮水分流失(TEWL)”就是评价皮肤屏障功能较主要指标之一,表明身体里的水分通过皮肤角质层正常和持续扩散的物理参数。“TEWL值”通常与皮肤自身特性有关,如人种、性别、年龄、皮肤类型等;也和环境如温度、相对湿度、紫外线等有关。
综上所述,大家不要误解“补水”=“保湿”,补水和保湿明显不同,补水是增加输入,保湿则是减少输出,而要做好皮肤保湿,关键是认识保湿作用机理的不同,才能根据皮肤类型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合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