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状类别:O/W、W/O、W/O/W、微乳(增溶体系)、悬浮液、液晶、脂质体 膏霜、奶液(蜜)、精华液、护发素、护体乳、非泡沫型洗面奶 浓乳状液体的光学性 微乳:≤100nm 透明 亚微乳:100-1000nm 半透明 乳状液:1-100μm 乳白色 粗分散体:≥100μm 灰色半透明 当内外相折光率相同时也透明(透明牙膏) 乳状液的粘度 外相粘度(高分子化合物在水相) 内相粘度(降温过程的体系变稠) 内相体积分数(内相的量) 内相的分散粒径(粒径小,加上水化层相当于内相体积大) 界面膜(如蜂蜡降低粘度) 离子型乳化剂(粘度高) 乳状液不稳定性理论 DLVO理论(离子型乳化剂有利于稳定,电解质不利于稳定) 层降分层理论(内相粒径小,外相粘度大,内外相比重差小有利于稳定) 粒子的消失与成长理论(内相粒径均匀有利于稳定) HLB值理论(不考虑乳化剂分子结构及乳化剂用量) PIT理论(相转化温度) 定向锲理论(W/O型乳状液常用) 固体粉末乳化剂 鑫金证